您现在的位置: 龟甲 > 龟甲泡酒 > 正文 > 正文

易经是儒家六经之首,真相是什么,明白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4/18 12:30:20
北京中科医院几级 http://weifang.dzwww.com/cj/201711/t20171127_16268082.htm

唐代大学问家韩愈,在《师说》中曾经这样评价李氏子蟠,说他“六艺经传皆通习之。

“六艺之经一般指儒家的六部经典之作: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

“六艺之传是指对这六部儒家经典所作的注解。

在“六艺中,《易》的地位又最高,专家认为《易》为六经之首。

《易》原本有三———夏代的《连山》、商代的《归藏》、周代的《周易》———并称为三易。

东汉学者桓谭在《新论正经》中说:

“《连山》八万言,《归藏》四千三百言。《连山》藏于兰台,《归藏》藏于太卜。”

《连山》与《归藏》在魏晋之后下落不明,所以《易经》一般特指《周易》。

《周易》的研究阐述以儒家最为积极,据说孔子研究《易经》“韦编三绝”,就是多次翻看,以致把穿竹简的牛皮编绳也磨断了多次。

周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尊崇为儒家的经典呢?

把儒家的著作称为“经”,最早出自《庄子·天运》:

“孔子谓老聃曰:‘丘治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经,自以为久矣。’”

意思是说,

孔子对老子说,我开始研究六部经典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,自认为已经很久了。

这是将儒家经典称为“六经”的最早记载。

有专家认为,在历史上,把《易经》列为儒家经典之首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歆。

刘歆在整理古代经典过程中的最大贡献之一,就是重新排列了六艺(六经)的次序,把《易经》提到首要的地位。

刘歆认为:

“六艺之文,……《易》为之原。”

他认为《易》是经由上古伏羲、中古文王、下古孔子三位圣人才完成的,故曰“《易》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,是六经的本原,因此,六艺之首当推《易经》。

从此以后,历代志书和目录关于六艺的次序,均以刘歆的说法为准。

那么《周易》到底是一部儒家经典,还是只是一部占卜书呢?

很多学者都认为《周易》原本只不过是一本占卜书,于儒家毫无关系。我也赞成这种观点。

首先我们从《周易》成书的年代来推测它是本什么样的书。

周易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?在史学界并没有定论。

只是传说周文王被囚羑里,把伏羲八卦推演出文王八卦,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,并配以卦辞。

后来周文王的儿子周公,又给每一爻配了爻辞。

这样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《周易》“经的部分。

后来孔子钻研《周易》,作《十翼》帮助后人解读易经,好像给《周易》安上了十个飞翔的翅膀,所以叫“十翼。

所以《易经》又有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说法。

意思是说:

《易经》的成书,经历了上古、中古、下古三个时代,由伏羲、文王(周公)、孔子三个圣人完成。

但是以上的观点被后来的许多大学者质疑。

郭沫若说:

天地对立观念,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;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,甚至无“地”字;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......。足见《易经》不能早于春秋时期。 

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,如

“丧牛于易”,“丧羊于易”,“高宗讨鬼方”,和“帝乙归妹”,箕子之明夷”等,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,周成王以后的故事,没有引用,推论《易经》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。

根据孔子编撰《周易》的《十翼》,我们推知《周易》在孔子生活之前就已经广为流传。而孔子之前还没有形成儒家。

所以《周易》原本并不是宣传儒家经义的书,后来才把它作为自己的经典之一。

《诗经氓》中有一句:

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。

意思是:

那个男子用了两种方法——卜和筮——来确定要不要娶这位他看上的女子,好在占卜结果不错,没有什么灾害。

这句诗说明在周早期,就有用龟甲兽骨和另一种方法(比如用蓍shī草)进行占卜的习惯。

前者叫卜,后者叫筮。

还有人发现,《诗经》中有一句话与《易经》第64卦非常吻合。

《周易》第46卦“升”卦:

“九三:升虚邑。”

其中“虚”同“墟,意指大丘。

“升虚邑”原意是登上大丘上的城市,引申为登高而望,敌人的情况一览无余。

《诗经·定之方中》有非常精确的对应典故:

“升彼虚矣,以望楚矣。”

这是说周惠王时卫文公在楚丘营建宫室。

如果此故事确实与《诗经》吻合,则《周易》的成书年代应不早于周惠王时期。

其次,我们从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中的一个记载,也可以推知《周易》原本并不是儒家的经典,而只是占卜用的一种书。

秦始皇当时就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,拿不定主意,所以请大臣们商量。

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:

“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,封子弟功臣,自为枝辅。今陛下有海内,而子弟为匹夫,卒有田常、六卿之臣,无辅拂,何以相救哉?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,非所闻也。”

意思是说:

我听说殷朝、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,分封子弟功臣,给自己当作辅佐。如今陛下拥有天下,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,一旦出现象齐国田常、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,没有辅佐,靠谁来救援呢?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,还没有听说过。

这时丞相李斯就站起来反驳:

五帝不相复,三代不相袭,各以治,非其相反,时变异也。今陛下创大业,建万世之功,固非愚儒所知。且越言乃三代之事,何足法也?…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。非博士官所职,天下敢有藏诗、书、百家语者,悉诣守、尉杂烧之。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。……所不去者,医药卜筮种树之书。

意思是说:

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,夏、商、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,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,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,而是由于时代变了,情况不同了。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,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,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。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、商、周三代的事,哪里值得取法呢?……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。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,天下敢有收藏《诗》、《书》、诸子百家著作的,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。有敢在一块儿谈议《诗》、《书》的处以死刑示众。……所不取缔的,是医药、占卜、种植之类的书。

从以上记载看来,当时所焚的书有《诗》《书》,还有“诸子百家之言,而并不包含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是作为占卜书而保留下来的。

第三,我们可以看一看《易经》经文的内容。在经文中大量出现的吉凶悔吝等词语,都是占卜术语,与儒家思想没有什么关系。

如乾卦。

元亨,利贞。

这是卦辞。意思是极亨通,吉祥的占卜。

初九:潜龙,勿用。

龙星(火星)潜隐,不吉利。

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
龙星显现于天田星旁,对王公贵族有利。

九三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

有才德的人,整日都勤勉努力,就是晚上也要警惕,像白天一样勤勉。最终没有灾难。

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

(龙星)有时上升,有时下降,没有灾难。

九五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

龙星显现在天上,对王公贵族有利。

上九:亢龙,有悔。

龙星升到极高。不吉利。

以上的内容非常简短,每一爻都非常简短,很像甲骨文上的占卜文。

只不过,甲骨文上的占卜文所记载的,是要占卜的内容。打个简单的比方,就是要占卜了,才临时制签,然后推测,最终拿发生的事实来印证。

而《易经》已经非常成熟。历代占卜师根据多年占卜的规律制好了签,需要占卜的人,只要拿蓍草得出卦来,然后就可以得知这件事的吉凶悔吝。

《易经》从一本占卜书,而演变为儒家的经典,而且是六经之首,中间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。

作为后人,其实我们也不必太纠结于它是占卜书还是儒家经典,因为文化就是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向前推进的。

《周易》成为现在的这个模样,凝聚了历朝历代圣人先贤的无穷智慧,其中的每一言每一语,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体会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guijiaa.com/gjpj/1224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龟甲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