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某院年~年膏方处方分析:服用膏方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,年龄集中在41~60岁,占45.3%;患者主要为肿瘤和呼吸道疾病;最常用饮片为黄芪、大枣,膏方味数一般为41味,贴量.4~.3g,金额.3~.2元;收膏的种类主要是胶类和红枣、玉竹,辅料中黄酒、冰糖使用最多。结论膏方服用人群逐年上升,用药量逐年增加,各类药构成基本相同,可以为采购等提供依据。
膏方又称膏滋、煎膏等,以辨证论治、治未病、整体观、阴阳平衡为指导思想,具有历史悠久、作用持久、服用方便、一人一方的特点。本文通过对~年我院膏方处方进行统计,分析其用药规律,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、药房采购、临床科研提供依据。
1资料与方法
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抽出~年中医膏方资料,使用MicrosoftExcel表录入相关数据,如性别、年龄、味数、剂量、费用、疾病诊断等,并进行统计分析。
2结果
2.1性别、年龄
年使用膏方例,男例,女例;年龄5~87岁,其中5~20岁44例(8.7%),21~40岁46例(9.1%),41~60岁例(44.8%),61~80岁例(25.8%),81~87岁58例(11.5%)。年使用膏方例,男例,女例;年龄7~92岁,其中7~20岁例(16.0%),21~40岁32例(5.0%),41~60岁例(46.0%),61~80岁例(27.3%),81~92岁37例(5.7%)。使用膏方例,男例,女例;年龄4~86岁,其中4~20岁例(15.1%),21~40岁37例(5.5%),41~60岁例(45.1%),61~80岁例(24.9%),81~86岁63例(9.4%)。服用膏方的年龄集中在41~60岁,共例,占45.3%。
2.2疾病分类
年膏方:肿瘤例(27.8%),呼吸系统疾病92例(18.3%),妇科疾病86例(17.1%),消化系统疾病76例(15.1%),睡眠障碍74例(14.7%),其他36例(7.1%);年膏方:肿瘤例(23.9%),睡眠障碍例(18.9%),呼吸系统疾病例(17.7%),消化系统疾病96例(14.9%),妇科疾病66例(10.2%),其他92例(14.3%);年膏方:肿瘤例(26.6%),呼吸系统疾病例(20.4%),消化系统疾病例(20.1%),妇科疾病例(15.9%),睡眠障碍84例(12.6%),其他30例(4.5%)。我院膏方门诊的患者病种繁多,主要集中在肿瘤类和呼吸道疾病。
2.3单味中药使用频率(表1)
每年饮片使用频次前两名均为黄芪、大枣,其他饮片顺序每年略有不同,但基本构成相同。使用频次前20名中年补虚药7味,活血化瘀药、清热药各3味,安神药、利水渗湿药各2味,理气药、收涩药、平肝息风药各1味;年补虚药8味,活血化瘀药、清热药各3味,安神药、利水渗湿药各2味,收涩药、解表药各1味;年补虚药9味,活血化瘀药、清热药各3味,安神药2味,利水渗湿药、平肝息风药、解表药各1味。
表1~年膏方中排名前20名中药(g)
2.4味数、贴量、金额
膏方味数一般为41味,贴量.4~.3g,金额.3~.2元。其中年味数总量98味,人均41.1味,贴量g,人均.2g,金额.2元,人均9.8元;年味数总量味,人均41.8味,贴量g,人均.3g,金额1862.2元,人均.6元;年味数总量味,人均42.9味,贴量3508g,人均.1g,金额.0元,人均.1元。
2.5收膏
收膏的种类主要是胶类、红枣和玉竹。年阿胶总量g,鳖甲胶g,龟甲胶g,玉竹g,红枣18g,鹿角胶g;年阿胶总量g,鳖甲胶g,龟甲胶g,玉竹g,红枣g,鹿角胶96g;年阿胶总量g,鳖甲胶g,龟甲胶g,玉竹g,红枣g,鹿角胶g。
2.6辅料
辅料在膏方中为“使”药,可改善膏方的口感,还可与药物产生协同作用,增强膏方疗效。年黄酒ml,冰糖g,蜂蜜00g,木糖醇g,麦芽糖0g;年黄酒ml,冰糖800g,麦芽糖g,蜂蜜g,木糖醇g;年黄酒ml,冰糖000g,蜂蜜g,麦芽糖0g,木糖醇g。
3讨论
我院每年11月底至次年2月初为冬令膏方季节,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膏方。由年龄、疾病分布统计可见,女性多于男性,年龄集中在41~60岁,服用膏方的患者主要为肿瘤类和呼吸道疾病。中医膏方调治恶性肿瘤机制特点有扶正补虚,防病治病;阴平阳秘,以衡为补;细辨施方,一人一灶;动静结合,通补兼施。本院运用小儿膏方时结合小儿生理、病理特点,注重小儿辨证特点,收膏时以红枣、玉竹为主,辅料常用冰糖、蜂蜜,口味鲜甜,同时具有健脾、润肺、止咳功效。从表1可见黄芪、大枣、党参、山药、枸杞等补虚药用量大、频次高,这和张素清等研究一致,体现了膏方扶正补虚,符合临床用药规律。膏方的味数、贴量、金额都远远大于普通药方,主要因为膏方服用周期长,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识增强,贵细药品使用较多;再加上商家各种活动、媒体宣传导致胶类价格较高,特别是近年来阿胶的疯涨。建议建立完善膏方点评制度、细则等,促使其良性发展。
细料打粉另包,如川贝母、三七、生晒参等,使用时先用少量温水搅拌溶解均匀后,兑入成膏体中,充分搅拌收膏。但实际操作口感不细腻,我院采用收膏前,一边80目过筛均匀撒在膏体上,一边小型搅拌机搅拌,少量多次加入,这样做出来的膏体口感细腻、光滑。出锅时从锅两侧刮,然后中间,且动作迅速,尽量减少膏体的损失。收膏主要采用胶类,胶类是历史悠久的名贵滋补药,也是重要黏合剂。用红枣、玉竹收膏的主要是儿童和不能服用胶类的人群。玉竹有润肺止咳、补虚劳作用;红枣具有补气、润肺止咳功效。痛风及血尿酸增高者忌用胶类。糖类、蜂蜜、木糖醇可改善口感,同时也是重要的黏合剂,分别具有不同功效,适用不同人群。本院冰糖用量最多。糖尿病等不宜使用糖的患者改用木糖醇替代。黄酒主要用于浸泡胶类,具有活血通络、祛风散寒、行药势、矫味的作用。
正文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感谢您的厚爱,如有建议,请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guijiaa.com/gjyy/89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