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中国之食文化
《中国之食文化》系列纪录片,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策划,日本岩波映画制作所制作,于中国完成摄影取材,豆瓣评分高达9.分。
虽然这部纪录片已经过去40年了,但还是能感受得到当年拍摄的用心,干货满满,绝对是吃货的复古福利,一起来康康40年前的苏州人怎么吃!素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称的苏州,有许多“百年老店”,节目组打卡了有着00多年历史的松鹤楼。松鼠桂鱼是苏帮菜中的传统名菜,鱼肉炸至酥脆,浇上酸甜的酱汁,再挑剔的胃口,吃了也会心动。传说中的“天下第一菜”,从大釜中刚取出的锅巴简直比中华小当家还夸张,自带光芒!刚炸起的锅巴酥酥脆脆,趁热加入虾仁番茄汁,顿时发出吱吱的响声,诱人香味扑鼻而来。虹桥赠珠、响油鳝糊、三色虾仁......松鹤楼里的这些经典苏帮菜也是苏州人宴请时必不可少的菜式。虹桥赠珠这道菜与戏曲名剧《虹桥赠珠》同名,来源于一个传统神话故事,婉转旖旎,仿佛下一秒凌波仙子便要翩迁起舞。感受下“连耳朵都能带来享受的华丽菜系”。80年代,湖滨饭店的料理也是相当精彩了:活炝虾、八珍活鱼、松脆银鱼、红烧划水、精致船点……这道“八珍活鱼”端上桌时,鱼还在呼吸,鱼身已炸透,而鱼头还是活的,嘴巴还在动,许多小伙伴估计都难以接受,并且这道菜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。怀旧的色调,精致的菜色,引人入胜,并且这部80年代的纪录片中许多食材和菜式在今天已吃不到了,留着吃泡面的时候慢慢品吧。0
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
说起国产美食记录片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系列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,当年它一经播出,盛况空前,第二季豆瓣评分8.5分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二季当中出现了多次苏州美食:白案大师的庙堂与江湖,夏日限定的枫镇大肉面,吴江甜甜蜜蜜的腌桂花……
糯米卷是典型的苏式糕点,糯米揉碎成片,用刷子刷上枣泥或豆沙卷成卷,粘上花生碎和芝麻,十分考验手工。它的制作工艺精密,口感香甜软糯,《舌尖》里就有对糯米卷制作流程的详细介绍。苏州船点选料考究、制作精美、口感极佳,简直是点心届的阳春白雪。苏氏小方糕通过水磨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不同比例混合,创造多重口感,应季而变的馅料,取天然色香,夏秋薄荷,冬春玫瑰,可以说是很有特色了。蟹黄烧麦讲究造型且味道鲜美,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。苏式糕点中,有一块糕能打破季节、横贯冬夏的,它就是枣泥拉糕,好看又好吃。作为苏州传统面食小吃的三角团,口味香甜,软嫩美味,也像极了苏州小娘鱼的吴侬软语,轻轻咬上一口,心尖尖都是熨帖的。这些精巧的点心都是由师傅手工制成,让人不禁赞叹巧夺天工的手艺,软软糯糯,任谁都想咬上一口。钳花小包,把面团细细的雕刻成花苞的形状,精巧可人的外形让人惊艳。这不仅仅是一道食品,更是一门艺术。四喜蒸饺所包四物各地有异,这里是将红、黄、黑、青包在饺子四角,以示喜庆。蒸饺形态美观,色泽分明,鲜咸味美。金鱼酥的造型由前端向后一半处捏紧成鱼身,余下用剪刀修成鱼尾,口感酥脆。《舌尖》中的第七集中还提到了枫镇大肉面,同得兴的枫镇大肉面俘获了无数面痴的心,美好的一天由一碗热腾腾的苏氏汤面开始。炎炎夏日,吃一碗雪白大面,出身大汗,自会觉得腋下生风。桂花宛如苏州的甜品之魂,小圆子、糯米藕、糖年糕,稍加一些便觉活色生香。在苏州吴江区七都镇,沈家湾人腌制桂花的传统已不知延续了多少年,每年桂子飘香时,村民每年都会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腌制桂花。其实上过央视的苏州美食还真不少,光是上了《舌尖》系列的就有许多,苏州真不愧是个会吃的城市。03
风味人间
这部由原《舌尖》导演陈晓卿打造的纪录片,被大家各种吹爆,豆瓣评分飙到了9.1分。每一帧都相当精致考究,分分钟引起极度饥饿...然而,要说全片的高潮,不得不提一下咱们苏州的时令美食秃黄油了。前方高能画面再给大家展示一下,没吃饭的慎点。《山海之间》里属于秃黄油的每一个画面都值得流口水,一勺子能吃下多只蟹的精华,充盈于口腔的满足感一下把分解食之的飘渺聚拢起来,任何时候回味起来那种意犹未尽之感愈发具象。播到秃黄油拌饭的时候,网友显然已经到了癫狂的程度...蟹油浸润膏黄。蟹壳低温熬制。特别致命诱惑的一点就是拌饭,每一粒米饭都被蟹膏蟹黄包裹啊观众朋友们。秃黄油拌匀,刹那间,多少诗情画意都宁愿变成柴米油盐的苟且,米饭与猪油融为一体,这满腔肥美甘甜令人欲罢不能,每每想起,便不由得口齿生津,思而犹醉。熟悉的苏州评弹响起,苏州美食又要上线了,又到了全国人民羡慕嫉妒苏州人的时刻了。果不其然在几十秒后,苏州人喜爱的蟹壳黄入镜了。蟹壳黄,因为形状和颜色像蟹壳而得名,个头不大,味道超好,热的时候吃酥到掉渣。上《风味人间》的这家,也是苏州有名的蟹壳黄店了,揉好的面团里放入酥油,反复擀卷,这是起酥的关键。表面沾上芝麻,烘烤出来更香。放在炉子里烘到鼓起来就可以开吃了,如此诱人,难怪不少网友看完表示:好想去苏州吃蟹壳黄。如果说蟹壳黄只是饭前点心,那么常熟的叫花鸡可以算是一道硬菜了。在精选的三黄鸡里塞足馅料,用猪油网将三黄鸡包裹。猪油网包好的三黄鸡再用荷叶包住,用绳子捆紧。外层涂上一层厚厚的封缸泥。在火上烘烤4小时,烤好后,将外面的封缸泥砸开。剥开荷叶,鸡肉露出,表面有些焦黄。鸡肉油润肥嫩,还带着淡淡的荷叶清香,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难以抵挡的味道。《风味人间》可以说是“下饭人间”、“减肥禁片”,但还是忍不住刷了一遍又一遍。04
万物滋养第一季
《万物滋养》系列纪录片选取国内六种典型环境(海洋、江河、丛林、田野、高山、草原)中具有代表性的滋补性食材,以它们为主角来构建本系列片内容,豆瓣评分7.9分!《万物滋养》里面的第五集:江湖里的追逐中就讲述了吴江七都。江南的水乡可是出了名的水产富饶,大闸蟹、鱼、虾...应有尽有。七都的“江湖”是个鱼虾与水生植物相互竞逐、相互滋养的“江湖”,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。这里有属于中国原生品种的鳜鱼,苏州人熟知的太湖和阳澄湖里藏着的湖鲜美味让人垂涎欲滴。银鱼、白鱼、白虾,太湖三白的名声也是响当当。吃货喜爱的松鼠桂鱼是一道声名远扬的佳肴,而这佳肴的原材料就是鳜鱼,肉质细腻的鳜鱼七都就有。每到捕捞的时候渔民便坐船开捕,一场湖鲜的饕餮盛宴由此拉开序幕。生长在水中的红菱同样也是七都的特产,红菱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。但像这样的四角红菱可是七都特有的,是苏州人的心头好。红菱嫩的还可以直接生吃,老一些的用来剥壳配菜也是别有一番风味。再配上一杯由烤干的青豆、芝麻、桂花酱为辅料的熏豆茶,拉上几个好友唠唠嗑,惬意的下午时光就这么开始了,要知道这一带的熏豆茶也是小有名气的。同样在《万物滋养》里出镜的,还有苏州的葑门菜市场。每逢时令美食上市时,菜市场总是热闹非凡。民间有不同的划分习惯,有的水生植物合称“水八仙”,有的水产合称“湖八仙”,却总是少不了莲藕,葑门菜市场上白嫩的藕看得人直咽口水。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,维生素也极其丰富,苏州人大都喜欢炒着吃。夏季的莲子更是宝贝了,不仅可以生吃,还可作为许多菜的原材料,养生又养胃。自家种植的茭白和毛豆拥有颇高的营养价值,茭白炒毛豆也是苏州人饭桌上常见的菜之一。每到鸡头米上市的时节,苏城人总是欣喜若狂的,这道秋季餐桌必备的食补佳品一度热销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苏州人收获太多天然食材。每年不知有多少人盼着大闸蟹的开捕,只为吃到这一口美味。05
吃在江苏
《吃在江苏》系列片从古至今,由南及北,从饕餮大餐到街头美味,从江河湖海到深山密林,讲述和呈现苏派美食的过往和当下,豆瓣评分7分。
人间四月天的限定糕团,细雨蒙蒙的清明时节,一颗碧绿软糯的青团轻抚人心。上好的手剥虾仁,鲜味十足,来源于太湖洞庭山的明前碧螺春,花果香充沛,两者的相结合恰如金风玉露相逢。太仓的家常鱼饼牵扯着多少游子的心,寻常的家庭料理味道,简单却让人无比留恋。可爱的刺猬包是餐桌上的萌物,精巧的手工下小刺猬活灵活现,无论何时都能引起一阵雀跃。老板娘悄悄话:
让这几部美食纪录片,陪你过个暖呼呼的冬天吧(文中图片均来纪录片截图)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