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虚药
定义: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要功效,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物,称为补虚药,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。
功效:本章药物性味多甘,能补虚扶弱,既有甘温益气、助阳、养血之品,以温补形体之虚寒;又有甘寒滋润之物,能滋养阴液之不足。
主治:气虚证、阳虚证、血虚证、阴虚证。
分类:补气药、补阳药、补血药、补阴药。
第四节补阴药
本类药物味多甘寒质润,以滋养阴液、生津润燥或清虚热为主要功效,主治热病后期或久病阴液耗损所致的肺阴虚、胃阴虚、肝阴虚、肾阴虚及心阴虚等阴虚证。
★北沙参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胃阴虚证
煎服,4.5~12g。
风寒咳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;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北沙参
南沙参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祛痰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胃阴虚证
煎服,9~15g。
风寒咳嗽忌服;反藜芦。
★麦冬
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心经。
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胃阴虚证3、心烦失眠
煎服,6~12g。
风寒感冒、痰湿咳嗽、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。
麦冬
▲天冬
甘、苦,寒。归肺、肾、胃经。
滋阴润燥,清肺降火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肾阴虚证
煎服,6~12g。
本品苦寒之性较强,脾虚泄泻、痰湿内盛、风寒咳嗽忌用。
▲百合
甘、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养阴润肺,祛痰止咳,清心安神。
1、阴虚燥咳,劳嗽咳血2、心神不安
煎服,6~12g。蜜制可增加润肺作用。
风寒咳嗽、中寒便溏者忌用。
▲石斛
甘、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
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1、胃阴虚证2、肾阴虚证
煎服,6~12g。鲜品可用15~30g。清热生津力强,热病伤津者多用鲜石斛,阴虚口干者忌用干石斛。
※玉竹
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养阴润燥,生津止渴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胃阴虚证
煎服,6~12g。
痰湿气滞者忌服;脾虚便溏者慎用。
黄精
甘,平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滋阴益精,补脾益气。
1、肺阴虚证2、脾胃虚弱证3、肾精亏虚证4、消渴
煎服,9~15g。
中寒泄泻,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。
▲枸杞子
甘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阴补肾,益精血,明目。
1、精血亏虚证2、肝肾亏虚,眼目昏花
煎服,6~12g。
脾虚便溏者慎用。
桑葚
甘、酸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滋阴补血,生津润燥。
1、阴血亏虚证2、津伤内燥
煎服,9~15g。
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。
墨旱莲
甘、酸,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补肝肾,凉血止血。
1、肝肾阴虚证2、血热出血证
煎服,6~12g。
脾肾虚寒者忌用。
女贞子
甘、苦,凉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补肝肾,乌须明目。
肝肾阴虚证。
煎服,6~12g。补肝肾宜制用;清虚热宜生用。
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用。
黑芝麻
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补肝肾,益精血,润肠燥。
1、精血亏虚证2、肠燥便秘
煎服,9~15g;或入丸、散剂。
便溏者不宜用。
★龟甲
甘、咸,寒。归肾、肝、心经。
滋阴潜阳,益肾健骨,养血补心,固经止血。
1、阴虚阳亢,阴虚内热,虚风内动诸证2、肾虚骨痿,囟门不合
3、心神不安4、月经量多
煎服,9~24g。宜先煎。本品醋淬后更易煎出有效成分,并除去腥气,便于制剂,宜醋淬用。
脾胃虚寒、中焦寒湿及孕妇忌用。
龟甲
★鳖甲
咸,微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滋阴潜阳,退热除蒸,软坚散结。
1、阴虚内热,阴虚阳亢,虚风内动诸证2、癥瘕积聚
煎服,9~24g。宜先煎。本品经砂炒醋淬后,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;并可去其腥气,易于粉碎,方便制剂。
脾胃虚寒,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。
鳖甲
往期精彩回顾:
失眠、气虚、贫血,一味中药全搞定
补阴的10大中药
一味中药帮你摆脱失眠,让你睡个安稳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